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由一桩盗窃案引出的话题--再谈今年高考作文

时间:2023-02-08 09:07:09 高考作文

墙坏,儿子提醒父亲:“不修好,一定会有来偷窃。”邻居家一老人发出同样呼吁。夜,果被盗,富人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就是“智子疑邻”的故事原文背不完整了,为了方便,就文白夹杂地复述一下吧,反正这个老掉牙的故事大家也都懂。

今年高考作文(全国卷)属于老题挖新意、旧瓶装新之类。富人一方面“智”子,一方面“疑”邻,儿子总是自己的好,有智慧的儿子当然更令每一位做爸爸自豪。而别人,就隔了一层或几层,心灵距离遥远哪怕人家同样对你进行了善意的提醒,跟你的亲人一样就某件事提出好的建议可是还是怀疑人家不误。这种由于感情亲疏造成的对事物认知的巨大反差始终是中国人思想上的一大痼疾。韩非子所处的时代距离今天将近3000年了吧,类似“智子疑邻”的问题中国依旧层出不穷,到处上演,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随着民生水平提高文化教育事业普及发展法制观念强化特别全球浪潮积极推动人们看待事物、识别复杂事物真伪能力、评判美丑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执政者、执法者的专业素质也比以前有了相应改善因此,重提“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具有特别重要现实意义

行政执法时,提拔下属时,招聘人才时,判别对错时,洞悉真伪时,你真的做到心如止水吗?你心头那杆情感天平保证一丝一毫都不倾斜吗?一个小小的“智子疑邻”的话题可以让人联想到“公信力与私信力”、“被情感左右,被私欲蹂躏的宪法”、“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在公理和私欲之间”、“个人情感与公共道义”、“认知事物和操纵情感”等诸多话题。越是在社会转型期间,“公正”、“公平”、“公开”、“合理”、“透明”跟“偏执”、“偏向”、“偏心”、“武断”、“刚愎”的斗争就愈加激烈

回到那则寓言上,老人的善被无端的怀疑,富人主题先行,印先入,乍看老人乍像偷东西的贼;贼越是得到确认,儿子的聪明就愈加凸显。紧接着富人就会采取系列措施比如先放出口,让这件事传扬开来,损害老人的名誉同时美化孩子的名誉。可以收到一箭双雕之效。当然,富人还可以去告官,请司法机关介入调查如果碰到况钟还好,一旦碰到过于执,冤假错案数量增多了。

寓言归寓言,想象归想象。归根结底,这有个体制烘托下的社会心态问题。毋庸讳言,我们的社会心态很不正常,偏执,浮躁,过敏,脆弱,不仅常常自己给自己套上别里科夫的外衣,无形中也让周围的人投身于水深火热。

百姓存有这种心态,危害尚不算大;如果一个“无法无天的独裁者”疑神疑鬼的,每天看谁都像贼,那么这个国家人民的大限也就到了。

【由一桩盗窃案引出的话题--再谈今年高考作文】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