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作文 > 小学六年级作文

《丽娃河畔论思想》读后感

时间:2023-09-18 08:58:09 小学六年级作文

再造传统 开放多元——读《丽娃河畔思想很多都说,如今中国学术界有一个必须直面的现实,那就是大师匮乏。这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师的培育需要环境的。回首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上海全国文化中心产生大家灿若群星,究其根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年代的上海群贤毕集,其间信息交通学问之互诘,造就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当时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丽娃河畔便是整个上海乃至国人社会科学的中心场域之一曾经云集了胡适、潘光旦、张东逊、罗隆基、吕思勉、徐志摩、郭沫若、周扬、田汉等众多的大学者,大思想家,可谓人文蔚起,擅一时之盛。时移境迁,如今大夏、光华的历史已成往迹,人们只能从尚存的几幢建筑,数行碑文或是档案文献了解其来龙去脉。但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近期出版的这本《丽娃河畔论思想:华东师范大学思与问讲座演讲录》摆在面前时,们却暗自庆幸,因为大夏与光华的人文思想传统在华东师大得到了承袭和光大而且人们正在他们自己方式再造传统。

说是再造,是因为现在时代跟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已经有了本质区别全球成为现时代的特征之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以一种更为开放的胸襟来进行学术的交流沟通。这种精神编者的话来说就是应该“向全球多元思想文化传统开放”,当然这样的开放必然是跨国际、跨文化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碰撞

因此,当我们打开这部演讲集时,可以发现其中既有精深的西方理论阐述,又有对当代中国问题的诘问;既有社科方法论的演绎,又有对已有理模式反思;既有纯粹的历史学问题的探讨,又有关文学批评研究等等。其内容可以说是相当丰富

传统的再造同样意味着我们的思想必须具有前沿性。哈贝马斯、伯恩斯坦、泰勒、李欧梵、陈来、金耀基、王赓武……这些邀请到丽娃河畔的学人都具有开创学科前沿的能力,他们的思想多具穿透力,与他们进行碰撞,产生灵光,或许能够激发上海乃至国内学术界的前沿意识

人文传统是一个大学的灵魂,也是一个社会前进的内核所在正如金耀基先生在这本演讲集中指出的,人文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告诉人们为什么生活应当怎样生活?因此我们今天要再造人文传统,要呼唤大师的出现,其立意也无非在于要使人们于科学之外,多几个角度思考我们的知识和我们的社会,以免产生唯科学的倾向。这大概也是这部演讲集的另一个意义所在吧。

不过,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人们关注人文传统的同时,有人却正打着人文教育的幌子,干一些龌龊的勾当。比如时下构建学习型社会已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语汇,于是乎以素质教育为标榜,以终身学习为号召,坊间书肆似乎又多了不少书籍,其印刷精美包装之华奢,往往令人动容,然而细细检阅,则个中“拉大旗作皮”、“挂羊头卖肉”者比比皆是,至于伪书流传,有识者无不悚然惕之。

越是这样的时候,人们越是渴望真正的精神盛宴。但愿这一缕来自丽娃河上的清能够飘扬得更为悠远。

【《丽娃河畔论思想》读后感】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