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不再来》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季不再来》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季不再来》读后感1
昨天中午两节体育课暂停没上,难得有机会闲下来,就把借来好久却没时间看的《雨季不再来》找出来,跑到图书馆找了个角落读起来。我先只看了下简介,担心会是鸡汤文,但对三毛的偏爱还是驱使着我耐心地看完了第一篇文章。果然,三毛从来不让人失望。
看了几篇,讲的是更年轻时候的二毛的故事(三毛称那个年轻少年的自己是二毛),或调皮可爱,或机灵古怪,或善解人意,或羞涩腼腆,也或休学在家、发了疯似、不被人理解的孤独困顿。每一篇文章都让我看痴,想象着二毛当时正经历的喜和悲,我也会跟着或喜或悲。
会因为二毛被老师逼迫不得不疏远哑巴炊兵而觉得难过伤心,默默心里感叹,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捍卫好每一段值得珍惜的缘分,或亲情,或友情,或爱情。
会因为母亲要带她们姐妹俩去参加同学会、却因为雨天误了车还弄脏了新做的白裙子而突然伤感心声怜悯。心疼她母亲精心给同学们准备了汤和拿手菜却没办法送去,特意穿了好看的裙子和高跟鞋、喷了香水,却依然没赶上接人的车。看到那辆开往碧潭的草绿色大军车驰过转角时,我随二毛及母亲追车的心放了下来,松了口气,随之而来的却是立马升起的怜悯与心疼。似乎看到了小时候那个特意穿上小裙子想跟父母一同出去走亲戚做客的自己,在心里盘算了好久要穿哪条裙子、哪双凉鞋以及去了怎样嘴甜地称呼别人来表现自己的乖巧。开开心心地换好衣服出房间却发现老妈因为嫌吵嫌麻烦不想带我,就趁我臭美的时候悄悄出发了。
每次这时候我都会在家里大嚎好久,又是跺脚又是撕扯身上的小裙子,恨的多么咬牙切齿,却还是很怂地不敢把家里一丝一毫给损坏。那时候的妈妈是严厉的,在家里任何人都是不允许因为发脾气而摔门摔东西的,如果被妈妈看到,是肯定免不了遭受一场皮肉之苦。而那时候的我和书中的二毛与母亲又是有所不同的,我是孩童时期的巨大好奇与天性强烈的贪玩心没有得到满足而失落不甘,而书中的母亲却是由于一份时隔多年的情怀没有得到释放而失落遗憾。大人和小孩子的世界终归是不同的,是要更复杂矛盾的。
其实,我一边在为他们感到难过遗憾,一边又在好奇如果他们如愿参加同学会,二毛的笔下会不会就能告诉我们更多更新鲜的东西,或者我有没有可能从二毛的笔下知道关于她母亲的一些故事。文中对母亲的打扮和举止的描写虽然笔法平淡平常,但我总觉得也总期待会有不一样的故事,然而我的好奇心也只能因为二毛没能去到同学会到此为止,最多也就是自己脑补一些情节。
也会因为二毛突然着了迷、被书中的珍妮所困,却又迟迟走不出来常被人误解生了病,而感到痛心和无能为力。二毛描述的那段休学在家养病的日子是难熬且痛苦的,身体不受自己的控制,也没办法让家人相信自己是无恙的,只能一个人关起门,在那个起码是安全的房间里自我救赎。我觉得一个人失去了控制,被常人看做疯子是很难受很可怕的事。我以前见到过被大家认定的精神病患者,我很好奇他们失去理智、不受控制的行为举止之下,是一个怎样的内心,有着怎样的心情或想法。她们知道自己生病了吗?她们会不会觉得我们这些人才是疯子?……很多很多,我对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好奇,但我没有办法也无从得知,毕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根本永远没有办法用任何先进高科技探测的。我们唯一可以相信的和得知的就是她们有一天有意识地真心地讲述出来的话,只有她们自己能够真实地描述那种情况下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但我不知道他们病好了之后还会不会记得他们之前的状态和当时的内心所想。我真的很好奇很想知道这个答案,这个问题是我很多年前就想过的,但今天却是我第一次用文字正式地表达出来。希望很快或者不久,可以有办法得到答案。我更希望是已经有专家学者得到答案,只是我自己孤陋寡闻没有见识不了解罢了,到时候我一定愿意花几天几夜来阅读那些文字报刊书籍的。
书还没看完,一共两百多页,我只看到了七十多页。昨天中午在图书馆的时间是我觉得最快乐的时光,因为昨天中午只有一个半小时的空闲时间,吃了饭就得匆匆赶去上四节PS软件课,我如痴如醉地读着,越看越忍不住再多看一面,我很久没有这么如饥似渴地去吮吸书籍文字,这种感觉真的太棒了。今天只是从昨天所看过的部分中选取的影响最深的做的一些感悟和思考,我会尽快在这三天假结束前抽时间看完这本书,并及时更新读后感的。
现已经是23号的凌晨三点钟了,那么上文中的“今天”就是昨天22号的日期,“昨天”便是前天21号。虽然现在好晚了,室友都睡了,寝室也只有我的电脑屏幕发出的白光,但我一点也不困,我终于能够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有所坚持和积极表现了。家里人和亲戚朋友不只一次和我谈起过写文这件事,曾经拿过几个小奖的我在他们眼里却好像无比优秀无比附有希望,小姑夫也多次告诉我到了大学不能放弃写文,不能荒废自己的文笔和才华。其实我知道自己文笔拙劣、才华不够,所以一直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写就写,写也不用心,甚至还任性推掉了通讯社的职位和工作。出奇地最近突然想学着用电脑操作公众号,想把公众号做的更好更精致,也开始慢慢找到了之前的爱好与感觉。哪怕尘封多日,旧爱好旧梦想被重新找回的感觉仍然是炽热和动人的。
我们约好吧,每个周四和周日的晚上,我都在这里等你们。不管有多少人看,我都会坚持的。可能开头很难,但我相信,当它变成一种习惯,它便一定会自然而然的真实和生动。我们试一下吧,看我可以坚持多久!
日常愿望:家人健康快乐,天气温和,一切都越来越好,友人常在!
《雨季不再来》读后感2
《雨季不再来》这本书主要收集了三毛从孩童到青年这段青葱岁月的文章。照三毛的原话是讲述了二毛变成三毛的心路历程。这段阳光烂漫又偶有乌云飘过的时光是那么的珍贵,让我们认识了一个鲜活的三毛。
三毛小时候就表现出对文学艺术的.痴迷,她对美有着天然的敏感,性格有些叛逆。对课堂不大感冒倒是嗜书如命。家庭熏陶加上自身大量阅读这对于今后的文学底蕴打下了深厚基础。也许同样是因为细腻敏感再加上外界的因素,三毛一度患了自闭症。父母想尽办法也无法打开她的心门,直到遇到恩师顾福生,开始学习美术。三毛慢慢走出了雨季的泥泞,开朗起来。长大些,三毛开始了留洋求学之旅。从文章中能看出她求学的艰苦和读书的刻苦。
我印象比较深的两篇文章,一篇是《紫衣》。讲的是作为家庭主妇的母亲满心期待准备去同学会的郊游,然而最后因为天气突变最终未能赶到集合地点而错失了这场聚会。
三毛那是虽小但也感到了母亲从接到同学会郊游通知单后心态的变化。那个往日操劳持家的母亲突然表现出了少女般的神态,开始叨了起学生时代,难得的快乐和轻松。是啊,母亲也是有过青春啊,她上过学,读过书,有同学,也爱美。只是结婚生子后的那个女人因为有了需要照顾的家而放下了曾经的天真幻想开始学习柴米油盐酱醋茶,变的懂事,任劳任怨。为了这次聚会,母亲没少下功夫,给“我”和“姐姐”做新衣服;自己也穿上了平日舍不得穿的深紫色旗袍,擦了香水;前一夜,还为同学们煮了一锅红烧肉和一锅罗宋汤。
然而天公不作美,赶车的中午天空下起了雨,母亲一边看表一边焦急的让姐姐和“我”祷告上帝。最后,望着那辆大军车缓缓开走的背影,母亲疯狂的放声狂喊着同学们的名字,整个人像疯了一样,那是“我”从没见过的样子。等回过神来,母亲带着我们姐俩往回走,她忙着给我们擦去脸上的雨水,却忘了自己。回到家中,母亲又变回了熟悉的她。多年后,我再问起母亲这段往事,母亲却说记不起来了。”我“想再跟她讲,跟她讲讲那第一件新衣,讲当年她那年轻的容颜,讲日本房子窗外的紫薇花、眼神、小弟、还有同学的名字。
母亲心不在焉的淡然,听着听着,突然说:“天明和天白咳嗽太久了,不知好了没有。”她顺手拿起电话,按了小弟家的号码,听见对方来接,就说:“小明,我是阿娘(注:祖母)。你还发不发烧?咳不咳?乖不乖?有没有去上学?阿娘知道你生病,好心疼,好心疼……”
读到这里,我觉得挺心酸的。那次的同学聚会母亲一定是特别想去,那是她为数不多能重温往日青春年华的时刻,结果错过了,是多么的遗憾。她为人妻为人母已经够辛劳了,然而这最后的幻梦也破灭了。我想她并没有忘掉那一天,可是她选择了刻意遗忘,让自己的心不再抱有幻想,也就不会那么痛吧。由她,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还有千千万万的普通女性。为了家庭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她们甚至甘愿牺牲自己的感受。
当你看她脸上爬满皱纹时还能想到那个当年风华正茂时美丽的容颜吗?当你看到她手上的老茧时还能想到当年这双纤纤玉手也曾翻过书页,摘抄过诗词?实在不易啊,有了平凡而又伟大的女人,家才变得温馨,井井有条。现代的女性比原来选择的空间更大了,虽然大部分还是主内的传统分工角色,但至少可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经济自立,从而人格上还保持着独立。
另一篇文章是《西风不相识》。说的是三毛去西班牙留学,父母临行前叮嘱她出门在外一定要秉持着谦让的传统美德。最初三毛也确实照做,落得好人缘。然而,这种“老好人”的行为并没有让外国同学和老师对她一样尊重,而是不放在眼里。有一天,一大帮人在三毛宿舍疯闹,老师跑来竟然大骂一顿三毛,这让她再也无法抑制怒火,一下子爆发了。同学老师们都惊呆了,从那以后没有谁再敢招惹三毛。三毛像变了个人,开始我行我素,不再过得战战兢兢,生怕被疏远。
有趣的是,这帮洋人们反倒开始尊重起她来。真应了那句,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有些人不能理解别人对你的忍让是为你着想,以为好欺负呢。而受气久了,心理领域被严重侵犯,早晚一天也得崩溃,要不就得爆发。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从小听孔融让梨长大,被教育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然而,看看中国近代历史便知,被列强大肆侵略却无力反抗。做人也如是,其实,每个人都是平等独立体,我们有权利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
首先,我们要在意自己,这是人能站立的根本。如果你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能指着谁尊重你呢?
其次,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强大就欺负别人,也就是说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做到这两点了,就算有人指责我们种种又有何妨呢?我问心无愧。随着年龄增长,我慢慢了解到了一件事,谁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别人的批评也好建议也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自己好过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书名一样,雨季不再来。我们终将成长,走过雨季。希望未来的生命也多一些阳光,少一些雨水。
【《雨季不再来》读后感】相关文章:
试用期辞职报告10-18
英语听课心得体会10-18
著作权转让合同10-18
《穹顶之下》观后感10-18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10-18
职业生涯规划书优秀10-18
生产实习心得体会10-18
认识与实习报告10-18
教师辞职报告10-18
外科护士护理心得体会总结10-18